Email: | marong@pku.edu.cn |
学习与工作经历: |
1993至今 北京大学 博士生导师
|
1992至今 北京大学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教授,校学术委员
|
2000-2007 北京大学 社会学系 主任
|
1995-2007 北京大学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所长
|
1990-1992 北京大学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副教授
|
1988-1995 北京大学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副所长
|
1987-1990 北京大学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讲师
|
1987 美国 布朗大学 社会学系 博士 (主修:人口研究,副修:城市研究)
|
1984 美国 布朗大学 社会学系 硕士
|
1979-1982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政治经济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
1977-1979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技术员
|
1976-1977 内蒙古镶黄旗牧业机械厂 技术员
|
1973-1976 内蒙古农牧学院 农业机械系 农机设计专业学习,毕业
|
1968-1973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沙麦公社 插队
|
近五年发表文章(中文期刊): |
2013 “知识分子在社会族群结构和族际交往中的角色——读戈登的《美国人生活中的同化》”,《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7期
|
2013 “关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100个思考题”,《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第16-33页
|
2012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论著中的‘民族’和‘民族主义’”,《中国学术》第3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46-219页
|
2012 “2008年夏季拉萨、日喀则、泽当三城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综述”(合写),《中国藏学》2012年第3期,第110-132页
|
2012 “中国的民族问题与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第13-28页
|
2012 “现代国家观念的出现与国家形态的演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1-6页
|
2012 “社区调查与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第1-7页
|
2012 “如何认识‘民族’和‘中华民族’——回顾1939年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第1-12页
|
2012 “跨文化对话需构建基本价值认同”,《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第4期,第74-79页
|
2012 “从现代化发展的视角来思考双语教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3期,第136-156页
|
2012 “创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应对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2期,第2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