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委托,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于近期启动2017年上海市民公共安全感调查。此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上海市民对公共安全问题的认知和看法,进而寻找影响民众公共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民众安全意识的可能途径,为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上海市常住人口,年龄在18~70岁之间。通过概率抽样,在上海市行政区划范围内抽取65个居/村委会,在每个居/村居委会内部选取20个家庭,每个家庭中选取一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涉及个人基本情况,风险认知、安全感受与行为,媒体使用及手机安全。调查采用手机问卷填写、网页问卷填写、纸质问卷面访三种方式。
中心部分老师、博士后和研究生组成调查课题组和督导组,于7月上旬完成抽样设计、问卷设计和电子化,并进行大学生调查员招募,7月18日完成调查员培训。访问调查工作于7月19日正式开始,预计至28日结束。参与调查的老师和同学们冒着酷暑,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后期将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呈报相关职能部门。
上海市民安全感调查背景资料
上海市民公共安全感调查(简称安全感调查)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决策咨询立项课题,由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依托单位为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组织实施。该调查于2009年至2012年已连续进行了4轮。
安全感调查的受访对象为上海市常住人口。调查样本经过科学的抽样设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选取基于认知和知识型风险所引起的、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受到公共管理能力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治安状况、环境安全、公共卫生、消防安全与自然灾害救灾领域的安全感作为公共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并按这一体系内容对上海市民公共安全感调查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与路径选择。
复旦大学课题组基于调查研究成果撰写的专著《公共安全问题与公共安全感——基于上海市民公共安全感调查的研究》于2015年2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07/2017
20
中心启动上海市民安全感调查
作者:
点击数: